首页>>关于我们

发展历程

2016年11月

2016年11月,陈新教授获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系兼职教授,并担任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联合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整合生物学实验室迈入了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联合培养一流研究生的新阶段 。同年,杭州新范式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实验室作为法人实体参加合作体系的载体和对外服务的窗口。实验室开始全面整合多方资源推进技术转化。

2015年12月

2015年12月,按照浙江大学学科布局调整方案,陈新教授随同浙江大学药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整体转移至浙江大学药学院,整合生物学实验室搬迁至生物实验中心403-2、406、407、418室,面积增加至120平方米,配备了20平方米的专业计算服务器机房、60平方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细胞房、40平方米的办公室空间。计算服务器机房通过8路光纤聚合直连校区主干网。

2013年8月

2013年8月,整合生物学实验室发表了高精度的人类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并提出了基于分子相互作用网络解析多基因协同调控产生生理变化的计算方法——基因集功能关联分析。同年,实验室搬迁至生物实验中心402-404室,面积100平方米,装备了第一套自有集群计算系统,配置了共享储存,初步形成了大规模组学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与对外提供计算分析服务的能力。

2011年1月

2011年1月,陈新博士晋升为正教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是当时浙江大学历史上晋升的最年轻的正教授。同年实验室正式定名为“整合生物学实验室”,位置搬迁至生物实验中心506室,面积50平方米,与生物信息学教学实验室共用服务器机房。在前期方法学准备的基础上,整合生物学实验室开始了人类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和复杂疾病机理相关的研究工作。

2009年9月

2009年9月,陈新课题组发表了拟南芥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网络PAIR。这一网络是当时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分子相互作用预测网络。两年后,植物学权威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第三方论文,再次确认了PAIR预测新发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能力超过其他同类工作。这一工作成为日后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为建立基于网络解析多基因协同调控产生生理表型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最初的依据。

2007年1月

2007年1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整体搬迁至紫金港校区,为生物信息学学科配备了一间公用科研实验室和一间教学实验室。陈新博士任副教授,建立了自己的课题组,开始作为独立课题组长开展研究,并确立了课题组的长期研究方向,依托飞速发展的组学技术,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多点调控协同产生生理表型的规律,从而建立基于个体组学特征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法。

2005年6月

2005年6月,陈新博士辞去新加坡蓝图计划亚洲研究院高通量生物数据部门主管的职务,回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参加组建生物信息学系。当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位于华家池校区,空间有限,尚未配备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的基础设施。陈新博士和同事们一起购买计算服务器,配置教学机房,搭建科研基础网络和公用计算服务体系,完成了一系列的基础工作。